漂浮的大地

漂浮的大地

激情碰撞的地理現象


  在地質學當中常會發現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往往會促成了一個新學說的誕生。

  地球的過去歷史當中,曾發生多次的冰河期,當厚重的冰河壓過地表時,開鑿出許多又粗又大的痕跡。隨著時間不斷的流逝這些痕跡卻不會消失;如果我們將每一塊大陸像拼圖似的把他拼湊起來,就可以發現那些冰河的痕跡是可以連接的。這現象似乎是告訴我們也許在過去這些大陸真的是連結在一起的。

  直到近代科學家在大西洋的中央發現一條貫穿大洋南北的海底火山群,他不斷的進行噴發的動作,這種力量產生龐大的壓力促使地殼分裂向兩邊移動,換言之就是海底在不斷擴張,而兩邊的大陸則因推擠的作用各往相反的方向移動著。

  這種發現使得一種『板塊移動』的學說似乎獲得證實。

  台灣地區板塊運動圖板塊移動學說認為在地表的硬殼之下有一層相當厚的固體物質,因為受到高溫及高壓的影響,使他成為類似麥芽糖的柔軟物質,甚至有對流的現象,這種物質稱之為地函。而地殼便漂流於其上,對流的現象還可以牽動地殼移動。另外在大洋中海底火山的噴發,也是因為地函衝破了地殼造成的。

  由於地殼有許多地方被地函衝破,使得地殼被區分成許多單一的塊狀物,我們稱之為板塊。整個地表被區分成如歐亞、太平洋、美洲、非洲、印度及南極六大板塊和像菲律賓、阿拉伯等小板塊。這些板塊無時無刻地活動著,造成了如地震等等的地表現象。

  而台灣正是因為菲律賓板塊不斷向歐亞板塊擠壓所造成的。


感謝遠流出版公司提供台北深度旅遊手冊系列中『台北地質之旅』作為本單元內容之用。

地理環境台灣的誕生相關資料交流站